欢迎到 -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yuykjsb@126.com手机:15216837090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

021-60766769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电话:021-60766769
传真:021-60641703
手机: 15216837090
邮箱 : yuykjsb@126.com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鹤旋路26弄22号
新闻资讯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编辑:admin   时间:2019-06-04 10:12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已经势在必行。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非常关键。新能源汽车不仅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保障能源安全,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而且对于扩大国内需求,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自2012年国务院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日益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效果日趋明显,新能源汽车产品日渐丰富。国内外常见的新能源汽车分类可以分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气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以政策驱动为主
第一,政策的战略性导向明显。自2001年初,科技部启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以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开始启动,兼顾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布局初步形成。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又提出加快培育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4年下发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进一步细化了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6个方面25条具体政策措施。
第二,政策的消费导向初见成效。2009年中央出台直接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政策,对公共服务的试点城市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2010年6月,国家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由中央财政给予一次性补贴。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车船税法》第四条和征求意见稿中的第十三条进一步明确了对于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免征或者减征车船税。
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截至2012年年底,在“十城千辆”等试点城市的示范推广中,推广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达到2.74万辆,截至2013年3月,示范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3.98万辆。政策效果明显。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来看,以公共服务领域为主要消费群,在2012年年底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中,公共服务领域消费数量为2.3万辆,占总销量的84%;而私人消费新能源汽车为0.44万辆,仅占16%。由此可见,政策的消费导向对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影响力和效果要远远高于私人消费市场。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由2012年的12552辆增至2013年的17533辆,增幅达40%;销量由2012年的12791辆增至2013年的17642辆,增幅达38%;201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0477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20%。电动汽车占新能源汽车总量优势明显(如图)。2012年我国生产纯电动汽车11241辆,占近90%;2014年上半年生产纯电动汽车11777辆,占60%以上(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图 近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日益丰富。从汽车市场来看,目前还是混合动力车的市场表现最好。截至2014年10月,中国市场上的混合动力车型共有32种,其中Porsche918、宝马I8、本田CR-Z、音赛特、飞度(进口)、LexusCT200h、迈凯伦P1、沃蓝达、索纳塔(进口)9种产品全系均为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宝马I8、秦、沃蓝达全系均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较快,市场表现较好,车型逐渐丰富。有艾威、北京汽车E系列、宝马3系、BYDE6、风尚、劲玛、MINI、ModelS、晨风、瑞麟U1、荣威E50、Smart、和悦A13、腾势DENZA、陆地方舟V5、威旺306EV、Sail2厢、众泰E20等18种车型。天然气动力车型较多,包括标致308与408、V5菱致、风神、吉利金刚3厢、全新爱丽舍3厢、世嘉3厢、长城C30。氢能源动力汽车市场空间较大,目前氢能源动力汽车只有宝马7系1款产品。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较低,但是已经逐渐形成了消费市场,特别是私人消费领域,市场逐渐趋于稳定。市场表现较好的是比亚迪F3DM,购买此款车型,可以享受国家和深圳市政府的各项节能补贴达8万元,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比亚迪F3DM累计销量达到3147辆。
(三)公共技术平台及产业联盟初步形成
政府一直倡导汽车企业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进成立包括主要汽车集团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产业联盟的形成,能够有效整合国内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所需的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实现现有研发团队根据技术优势明确分工,集中优势资源对于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技术攻关。这一联盟优化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资源配置,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
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混合动力的整车系统技术较为成熟,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的动力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发展较快,在关键原材料、车用电机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开发不断深入,充电站、换电站等产业链下游建设正在进行。目前,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正处于规模化进入市场的起步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产业化进程来看,目前都不是十分成熟。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尽管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新能源汽车产品较少,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市场驱动力度不足;产品成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不高;汽车使用环境不理想;地方保护主义形成了区域壁垒。
(一)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市场驱动力度不足
从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多都经历了政策驱动的培育期、市场驱动的成长期和产业驱动的成熟期三个阶段。自主创新的程度越高,产业发展越成熟。从现有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来看,主要依靠政策拉动,市场驱动作用发挥有限。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原来的公交逐步拓展到环卫、物流、出租等领域,但是在私人消费领域这个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中的表现差强人意。私人领域的推广效应不显著,私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有4400多辆,主要集中在合肥和深圳两个城市,其中合肥销售3380辆。从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私人消费更倾向于10万元以下的产品。与高额的购车费用相比,政府补贴吸引力明显不足。
国内完全具备产业化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多,更多产品处于研发阶段或中试阶段。纯电动客车的产业化进程较快,但零部件供应仅仅依靠国内的供应商,开发进展缓慢,目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进入国家产品公告目录数量相对较少。市场前景较好的纯电动微型轿车产量较低,技术储备不足,车型规划不合理。
(二)产品成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不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很多基础技术来源于传统汽车开发技术,尽管在核心技术方面如电池、电机、控制器等方面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但是传统汽车技术与国外技术存在的较大差距,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导致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不高。我国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开发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在整车开发集成、整车与动力电池、电机的匹配技术等方面仍不够成熟,在动力系统优化和匹配技术、电机驱动技术、电池系统开发技术等核心技术仍未取得突破,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能力是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开发水平相对滞后,已经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汽车使用环境不理想
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环境直接影响私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系统的售后环境。目前我国在25个城市建立了174座充、换电站和8107个充电桩,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消费者关注的停车领域问题较多,如新能源汽车在居民小区、停车场的配电问题,充电速度慢,续航里程短,充电接口不统一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不系统,如充电站、换电站、停车设施配电等建设工作进展缓慢。基础配套设施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基础配套设施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电力企业投入积极性不高,为新能源汽车运营进行维护提供服务的供应商盈利空间小,这些困难打击了私人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
(四)地方保护主义形成了区域壁垒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破除地方保护的相关政策,要求各地执行全国统一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市场监管。但是,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参与补贴,因此在实际新能源汽车25个示范城市推广过程中,推广的产品多数为当地产品。其中至少有一半城市明确发文要求采购本地整车企业产品,个别城市通过采取新能源汽车裸车采购,零部件本地采购等措施来进行地方保护。这些区域壁垒的形成,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影响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成熟、产业化水平高的汽车企业和汽车产品的发展,从而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效率提升。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需要政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统一相关技术标准体系,设计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路径,通过推进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健全并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发展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一)统一技术标准体系
电动汽车的技术标准是产品的生产、使用、交换的技术依据,电动汽车的推广需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但我国电动汽车起步晚,相关标准的制定相对落后。尽管已经初步形成相关技术标准法规体系,电动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充电装备技术体系建设正在进行中,但是与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完善的产品技术体系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相对滞后。应该发挥国内相关骨干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加快出台零部件技术标准、整车集成技术标准、电池系统开发技术标准、动力耦合技术标准。在国外,通常是企业先制定企业标准,然后再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我国由于企业技术所限,制定不出企业标准,要等待国家标准的出台。在国家标准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各省可以先制定地方标准,以满足当地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加快筹建我国权威检测中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创造条件,以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二)明确技术路线发展时间表
国家已经明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定位于纯电动汽车。在此共识下,汽车企业应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可以从混合动力汽车和小型电动车开始,向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发展并产业化。
在第一阶段,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较快,技术及产品成熟度较高,其产业化程度较高,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进程来看,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基础较好,发展速度较快,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低,是近期需要重点发展的主流车型。对于消费者来说,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成熟度、技术的可靠性、环境的适应性都要优于其他技术路径。
第二阶段,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加强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大推广力度,改善配套环境,创新服务及商业模式,打破区域壁垒,优先发展重点区域。在这一阶段,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过渡车型,在技术和成本取得突破后,特别是成本问题得到解决后,将以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作为重点发展目标。由于纯电动汽车本身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排放,能源利用率高,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然而,传统电池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开发高能量密度、充放电次数多、价格低的电池是发展的关键。电池报废后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的问题也限制了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还不够稳定,消费者市场需求不高,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已经形成,在短期内改变较难。从使用环境来看,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较高,续航里程较短,充电不方便,室内的充电站、换电站等配套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第三阶段,在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后,重点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氢燃料电池车的特点是通过氢气和氧气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整个反应过程中不产生有害气体的环境的污染,能量利用效率非常高,利用率通常超过传统内燃机的2倍。因此,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燃料电池电堆及催化剂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取得突破后,可以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进程。
(三)掌握核心技术
汽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很大程度来自传统汽车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初期,原有技术与环境还不能有效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产业优势主要集中于传统汽车技术。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建成后,通过增加对于关键共性技术方面的投资,汽车行业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通过开展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有必要开展战略技术储备,促进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升级。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对于动力总成系统、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动力系统等技术展开研发,在零部件领域进行模块化、集成化和平台化发展。
(四)产业发展实现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私人保有量的提升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关键。一方面,通过产业化和技术创新,降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成本及销售价格,使其符合消费者预期。另一方面,创新基础设施投资补贴模式,通过“充电网络付费服务商”来分担基础配套设施的投资成本。
在消费市场的建设方面可以采用差异定位的方式来进行。如城市公交系统,以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主要推广产品;在城郊和农村区域,重点推广纯电动汽车;市区内的私家车,重点推广纯电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五)加大补贴力度
要扩展现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融资渠道,鼓励和扶持汽车企业上市;通过完善现有金融中介市场,引进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完善国内资本市场融资体制。为了能让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民营企业有良好的融资环境,国家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各地区信用担保中心、各类金融中介应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优先提供贷款与担保,适度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加大贷款补贴力度,积极拓宽各种融资渠道。
中央财政从政府采购、补贴、税收等几个方面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扶持,但政府采购力度与供给数量不配套,来自中央和地方信息的不流畅、受自身利益驱使导致本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资金支持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此外,税收优惠力度仍很有限,导致一些汽车企业难以获得充足资金进行研发,长期过低的薪金也使得研发人员流失,造成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因此,一方面要提高财政补贴实际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提高资金的使用透明度,设立专款专用资金审批项目,细化条例,完善补贴细节和措施,真正使财政补贴用到新能源技术开发和普遍推广使用上。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沪ICP备16023097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