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只有通过预防性试验,才能准确将绝缘隐患找出来。电气设备运行期间,需承受一定的电压,因此经常出现过电压现象。因此,绝缘最重要的就是对工作电压具有耐受力,只有耐受得住过电压,电气设备才能安全工作。在开展预防性试验过程中,可看到电气设备存在严重的绝缘问题。因此,检修设备时必须将其消除,以防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过电压而停电,或是对设备造成严重损坏。
一、预试的地位和作用
①预试使得电力设备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电力设备想要安全运行,需用到可靠的继电保护。不管是正处于运行状态下的电力设备,还是作为当前新建的电力设备,交付使用之前,都免不了交接验收试验这一环节,而预试更是至关重要。电力设备如果经历了较长的使用年限,需不需要再投入运行,这取决于最终的预试结果。电力设备不停地运行之后,其技术性能将有所下降,若间接性地运行,或是长时间停运的话,温度和湿度都可影响其绝缘性,导致其机械性能不断劣化。为了确保设备能不能安全运行,做好预试检验工作很有必要。通过预试可判断电力设备的实际情况,对预试资料做进一步分析,可发现电气设备当前存在哪些问题,进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②预试必须建立在对电力设备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之上。管理电力设备与管理其他设备大同小异,必须认真考查设备。根据设备的性能进行分类,同时采用动态分类法。当然,划分电力设备时,除了观察其外观情况以外,还需结合设备的实际性能,也就是说根据预试测量,选择合适的性能参数,同时对设备绝缘进行考核,看其是否与相关标准相符。
③预试有利于更新改造电力设备。事物发展一般是从量变转为质变,包括设备性能劣化也是如此,通过测试设备的各种参数,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可知设备性能有着怎样的变化规律,对其寿命加以预测,了解其运行状况,可使设备功雏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提前检修设备,才能减少损失并实现效益的提高。有的设备超出了设计年限,却依旧在运行,尤其对于发电机以及变压器这些的设备,更得预测出其绝缘寿命。“超寿命”设备想要继续运行的话,必须对其残余寿命进行准确评估。预试的本质是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通过更换各种零件,尤其当设备发生老化时,更要做好检修、更新等工作。有的老设备一旦超出了“服役”期限,预试结果关系到设备是否需要更新改造。
二、电力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具体方法
(一) 非破坏型试验方法
测试设备有着怎样的电阻绝缘性,这种方法最常应用于非破坏型试验。检验过程中需用到兆欧测量表,对设备电阻进行测定。测试时,通过加大电阻、电压,然后对其进行测量,我们发现所得数值明显低于额定数据。这就说明: 该设备并无很好的绝缘性。必须注意的一点,兆欧表用于测量电阻值时,得到的数据不是很稳定,测量期间应将欧姆表在15s、60s 测到的数值记录下来并进行对比,计算出吸收比。所得比值,可反映出电阻有无受潮。此外,我们还必须考虑数据是否发生了周期性变化。也就是说: 定期开展非破坏型试验,这样才能得到可靠数据。
对介质损失角进行测量十分重要,尤其侧重的是电介质。该物质的电导性比较强,正是因为这种特性,一旦发生电压作用,将导致电流严重流失。介质含有一定的偶极子,且电场容易其对造成影响,使得其只能重新排列,此过程所产生的作用力将严重磨损介质。要对介质的损失角进行测量,最常采用的就是预防性试验,它可清楚看出绝缘结构是否被击穿,同时还可判断设备合格与否。利用这种测量方法可知道电气设备具备怎样的有功功率,且其无功功率是多大,将二者进行对比。但需注意一点,电气设备如果出现过大的体积,而内部缺陷比较小,很难测量出介质损角。因此,该方法只能检验小体积的设备。
(二) 破坏型试验方法
交流耐压法属于预防性试验中的一中,该方法比较直接、简单,能立马发现设备存在哪些隐患,可准确判断出供电单位的电气设备能不能正常使用。此试验方法需借助绝缘体在高压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特性,由此测量设备的实际耐电性,同时还发现绝缘结构必须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被击穿,包括击穿所能达到的电压强度,进而影响到设备今后的使用情况。
直流耐压试验也很常见,它针对的是电气设备的各种绝缘介质,尤其当高压直流电发生漏电时,必须用到耐压检测仪,这是交流耐压试验难以实现的。当然,开展破坏型试验过程中,电压一般比实际电压高出许多。设备一旦存在缺陷,该试验方法可能会破坏整个设备。试验结束后,设备将失去使用价值。
三、结语
电气设备想要达到安全运行之目的,负责管理电气设备的相关人员必须意识到预防性试验的重要性。只有彻底改变原来的思想,高度重视设备预试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电气设备的性能。实践中,预试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只有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预试结果才能具备更好的质量。对于电气设备来说,必须配备相应的预试设备,一旦预试设备达不到要求,必须签订一份委托预试合同,要求相关单位做好预试工作。电力行业管理部门,更要认真检查电气设备是否完成预试工作,切实保障电厂的安全运行。
上一篇:浅析电梯节能问题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沪ICP备16023097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