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 -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yuykjsb@126.com手机:15216837090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

021-60766769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电话:021-60766769
传真:
手机: 15216837090
邮箱 : yuykjsb@126.com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鹤旋路26弄22号
新闻资讯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编辑:admin   时间:2018-09-07 10:41

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并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对专业素质的过分强调,无形中弱化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高职教育的过度功利化倾向,使培养的人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加强人文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完善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方法。鉴于高职生在校时间短,专业实训多,人文课程开设受限等,尝试把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学中,并以《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为例,来检验实施效果。
1 《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课程特点
《电机及电气控制》由《电机与拖动原理》、《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整合而成,是集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于一体,既是学校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又是支撑《PLC 应用技术》、《自动线使用与维护》等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支柱,学好该课程,不进任务艰巨,而且意义重大。
1.2 在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因受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各自独立的硬件条件所限,传统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是分开进行的。然而,《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不能割裂开来。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因为看不到实物,难以建立感性认识,学习效果不好。而上实训室课时所需理论讲解又多有不便,使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脱节,不仅难易掌握所学知识,破坏了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融通性,也降低了学习效率。由于上课地点是学期初就安排好的,如果遇到整周实训、小长假等情况,又会使教学进度与授课计划有出入,出现该讲理论知识时教学地点在实训室,该实操训练时教学地点又在多媒体教室的情况,教学实施难以协调,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 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由于《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的很多知识都是专业岗位所必需的技术,如果能从生产实际中提炼出与课程内容相契合的教学项目,实施情境教学,既能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情境教学注重引导与启发,正是加强创新与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良好契机。因《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授课时间较长(84~90 学时),贯穿整个学期,满足了人文素质培养的渐进性和长效性需求。
2 《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的保障机制
2.1 打造专业教改团队
按照专业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全院专业教师中遴选出了5名具备电气控制专业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组成了《电机及电气控制》教学改革团队。打破“教学周忙乱、假期里闲散”的旧格局,老师们利用寒暑假进修充电、下企业实践,强化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深入理解科技进步对专业岗位提出的新要求,增强致力于教学改革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通过培训、调研与商讨,教改团队拟定了改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规范实训教学、增加拓展训练等教改方案,使课程改革向着合理、有序、实用、高效的目标稳步推进。
2.2 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室
为确保情境教学的顺利实施,认真考察了专业岗位的现场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建起教学硬件设施齐全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可以模拟生产现场的实际工况,随心所欲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切换,保证了教学环节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时性。
2.3 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室的6S 管理
实践证明,6S 管理不进能够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整洁有序、保障安全等目标,也是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在开展情景教学时,把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遵从6S 管理的习惯放在首位,强调全员参与、自主管理,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从陌生到熟悉,从不适应到习惯,从量变到质变,一个学期下来,随着6S 管理意识的建立和增强,同学们的人文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3 《电机及电气控制》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
3.1 以项目为载体搭建知识体系
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需要,以及专业岗位对高职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适当压缩了电机理论,把电力拖动知识揉合到电气控制过程中,加强了线路安装调试实训,增加了电气控制方案设计,扩充了电气控制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例如:删除了交、直流电机定子绕组的具体绕制方法、空载和负载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式推导过程、变压器运行相量图分析等晦涩的理论知识,把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反转等控制理论和控制实训融合起来,增加了直流无刷电动机、交流电动机的变频启动等新内容。
通过企业调研,寻找到许多与课程内容息息相关的生产案例,从中提炼出7 个典型的教学项目,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在课堂学习中完成专业知识与岗位技术的对接,促进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3.2 积极实践“九步教学法”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理论引导、视频展示、实物观瞻、动手操练等多种方式并举的模式,积极实践集“引、探、讲、析、授、练、评、拓、固”于一体的“九步教学法”。
“引”是课前引导,老师提前布置项目任务,给出自学指南;“探”是学生查找学习资料,完成课前自学和讨论;“讲”是课堂上小组代表讲解本小组的自学内容;“析”是老师分析学生的自学情况,针对项目任务给出指导性意见;“授”是老师补充讲授项目任务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练”是学生进行项目任务的实操训练;“评”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评价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拓”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汲取新知识、新技能,拓展视野,激发创新意识;“固”是学生课后利用微课、慕课、网上习题库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巩固学习效果。
3.3 改进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行业标准,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认知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3 个方面,并将其细化为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资料整理、合作能力、遵守规程、工具使用、实训操作、故障处理等9 个指标。每个指标都有具体的评分依据,先独立核算,再综合评价。每个教学项目都是独立的评价单元,而总评成绩是7 个教学项目评分的均值,如果前面的项目没有取得好成绩,学生还可以在后面的项目中争取进步,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总评成绩。以学生评价为主,老师评价为辅。学生评价包括个人自评、组长评价和小组间互评3 部分,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因透明度高,体现了公平、公正等原则,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评价主要针对各小组学习状态的改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起鼓励和督促作用。
4 《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效果
4.1 提高了专业教学效果
《电机及电气控制》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考取中级维修电工的支撑课程,由表1 可以看出,通过分析3 个年级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尽管省去了考前集中培训,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14、15 级仍然比未实施改革的13 级分别高了6.95 和9.8 个百分点,这表明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表1 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级维修电工考证情况一览
4.2 增强了毕业生综合素质
据宜昌长机科技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等用人单位反馈,学校14 级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在实习阶段就表现出较强的综合素质,在6S 标准意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比前几届毕业生都有所提高,很快就可适应岗位需要。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沪ICP备16023097号-11